閱讀能力:決定孩子英語學習的高度
北京大學中文系教授陳平原曾經(jīng)指出,學好語文是在“為你的一生打底子”。他認為學好語文不僅要學好專業(yè)知識,而且還必須能說會寫,培養(yǎng)良好的閱讀和寫作能力。只有這樣,一個人的道路才能走得更遠。
其實,學英語也是一樣,閱讀是整個英語學習的基礎,特別是在國內(nèi)缺乏純英文的語言環(huán)境下,沒有閱讀作為英語學習的基礎,孩子的英語聽、說、讀、寫技能很難得到質(zhì)的提升。如果把英語學習看成是一場馬拉松賽跑,那么孩子的英語學習之路到底能夠走多遠,孩子對英語世界的探索能有多深,閱讀能力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換言之,閱讀能力最終決定著孩子的英語水平所能達到的高度。
很多人可能會認為中國的基礎教育要遠遠優(yōu)于英美國家的基礎教育,特別是中小學教育。的確,中國的中小學生往往在標準化考試中或國際奧林匹克競賽的很多項目中都能夠獲得突出的成績。比如,在2010 年PISA (國際學生評估項目)測評中(該評估項目主要考核15歲學生的閱讀、數(shù)學和科學能力),來自中國上海的學生的平均成績在60多個參與國和地區(qū)中排名第一。但是在高分的背后,我們卻看到了另一種怪相:那些曾經(jīng)在標準化考試中獲得高分的留學生卻很難適應國外大學的課堂。在國外大學的課堂上,老師會經(jīng)常組織學生進行辯論。而一向擅長考試和記憶的中國學生,往往缺乏辯論必須具備的臨場應變和批判性思維能力,要么人云亦云,要么閉口不言,很難有自己獨特的見解。這一差距在寫作上表現(xiàn)得更為明顯,寫作訓練對國外學生來說就是家常便飯。老師經(jīng)常會給學生提供一個書單,讓學生就某一話題發(fā)表自己的看法。這意味著,學生要出色地完成寫作任務就必須先進行大量的閱讀,從閱讀材料中消化、吸收、甄別、歸納,概括出有用的事實、數(shù)據(jù)來證明自己的觀點。對于以做習題、選對錯見長的中國留學生來說,寫出一篇能夠自圓其說、有理有據(jù)的論文或調(diào)查報告頗有難度。他們往往感到難以下筆,于是東拼西湊,甚至是冒著被退學的危險,在網(wǎng)上抄襲。
為什么中小學成績優(yōu)異的中國留學生到了國外,卻優(yōu)勢全無,發(fā)展后勁不足?而曾經(jīng)在標準化考試中表現(xiàn)平平的美國中學生到了大學卻表現(xiàn)出了巨大的late-mover advantage(后動優(yōu)勢)和發(fā)展?jié)摿?,能夠后來居?The child isfather to the man(三歲看老)。我認為美國的孩子之所以能夠“后發(fā)制人”,并非他們具有語言上的優(yōu)勢,而是因為美國的中小學教育極其重視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標準化的考試只能夠培養(yǎng)出“標準化”的人才,孩子的想象力、創(chuàng)新思維、批判思維、辯證思維和邏輯思維卻必須在閱讀和寫作中得到錘煉。實際上,閱讀和寫作從小學到大學一直貫穿著美國教育的始終。
從小學開始,美國語文老師會讓學生閱讀各種各樣的書刊,然后通過寫“小論文”來培養(yǎng)孩子的批判性思維。美國小學的語文老師給學生布置的作文常常讓中國家長大跌眼鏡,比如一位在美國上小學的10歲中國孩子曾經(jīng)被要求就人類文化寫一篇題為《我怎么看人類文化》的文章。最后,這位孩子在家長的引導下出色地完成了任務,寫出了一篇長達10頁的作文。其中不僅包括封面,文章后面還列出了一長串的參考書,儼然一篇中國大學生的畢業(yè)論文。實際上,從孩子作文后面列出的參考書就可以看出,他寫出這樣一篇像模像樣的文章,其實費了不少功夫,閱讀了不少書籍和材料。
試想如果中國的小學生拿到這樣一個寫作任務會有什么反應?可能對文化是什么都不會有一個清晰完整的概念。這反映的是中美教育理念的差異:中國的閱讀測試喜歡考查文章中心思想、寫作手法等語言細節(jié),美國的閱讀教學理念是在閱讀中培養(yǎng)孩子的動手能力和批判性思維,而不是以成績的增長來評判孩子的成長。這才是閱讀的本質(zhì)!基于這樣的理念,美國老師在教學中往往會真正地將閱讀和寫作結(jié)合起來,而不是單純地進行閱讀測試。他們經(jīng)常鼓勵學生做課題研究,引導孩子動手查找資料,篩選資料,最后從閱讀資料中甄別出有用的材料來佐證自己的觀點。閱讀能力最終就體現(xiàn)在孩子的寫作能力和學習能力上,這對于孩子未來成長的促進作用絕不是一個分數(shù)可比擬的。
到了高中,美國學生還會經(jīng)常寫一些研究性論文。研究性論文不僅需要學生有更寬泛的閱讀面,而且需要具備更強的閱讀能力和思考能力。老師對學生論文的考查也會更加全面,既包括語法和文章結(jié)構(gòu)等語言層面的考查,同時也會注重學生的觀點表達是否具有邏輯性和說服力。即使孩子上了大學,閱讀和寫作依然是學校的必修科目。陳平原教授曾與哈佛大學英語系的一位教授談及中國大學語文的現(xiàn)狀,這位哈佛教授對中國大學生寫作能力的下降大為驚訝,在他看來,閱讀和寫作是國外大學的必修課,任何一個國家和一個時代的大學生都必須學會準確地使用本國語言,而只有從小開始培養(yǎng),才能最終習得這種能力。
中美語文教育差異帶給中國家長和孩子的最大啟示是:要學好英語,既不是做習題,也不是鉆研教材,而是要從小進行大量的閱讀訓練,養(yǎng)成終身閱讀的習慣。在閱讀中積累知識,拓展視野,培養(yǎng)孩子的批判性思維,從而培養(yǎng)出讓孩子終身受益的英語學習能力。